端午节为什么要吃五黄

时间:2023-08-20 21:11:40 知识 我要投稿

  这样寓意着平安健康。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五黄1

  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颜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又有神话传说《白蛇传》,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端午节五黄是什么

  粽子、黄鱼、咸蛋黄、黄鳝、黄瓜一个不落都要吃,还要戴上外婆做的香囊,额头上还要抹上雄黄。

  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此时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因此民间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端午节成为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

  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烦闷,假如工作压力大,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此时养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为了安度暑日,民间在端午这天,除了采集一些草药悬挂、佩戴、净身、服用之外,还择食一些药用价值较高的食物,借以避毒祛邪,防病健身。

image.png  

  端午节吃哪些东西

  不少人都知道端午要吃“五黄”,可是为什么要吃,也许知道者并不多。因为雄黄是一味中药,用雄黄末与菖蒲根屑入酒的雄黄酒有解毒杀菌之功效。江南有谚语:“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民间也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而黄鱼、黄鳝、咸蛋黄、黄瓜则是端午时节的当令食品。

  端午节除了要吃“五黄”,民间还流行用“五白”来搭配,即白切肉、白蒜头、白斩鸡、白豆腐和茭白。端午食“五黄”,再配上“五白”,可清热降火,健脾胃。

  根据国医阴阳五行的理论,农历五月五的端午,正当二十四节气之夏至前后,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端午节的中午,则是端午节这一天中阳气最旺的时辰。

  故端午节之中午,按阴阳五行的理论推论,应为“阳中之阳”,若在这一时辰食“五黄”与“五白”,不但可祛五毒,还可借用端午节的“阳、阳”之力,以达到抑制、祛除诸多霉运,增强自身的“精、气、神、血”及交“旺运”的目的。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五黄2

  端午节避五毒都有什么

  避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

  在我国传统阴阳五行中,认为进入农历五月之后阳气正盛,燥热的天气加上多雨的气候,瘟疫开始流行,同时虫蛇也开始活动肆虐,因此在古人心中农历五月是“毒月”,加上五月初五端午节又是杨公十三忌中的一祭,人们便认为端午这天是“九毒之首”,为了祈求家人健康平安在端午这天就有了避灾禳病的习俗,久而久之,这个思想和习俗就在民间就流传了下来并延续至今。

  其实古人将“五月”称之为毒月,并不是无科学依据的`,其实五月之后进入盛夏,天气越来越热,雨水也逐渐增多,在这种高热潮湿的环境中人们很容易生病,由于古时候的医疗条件不好,现在看来很小的疾病如果放在古时可能就是致命的,而且此时蚊虫、毒物也开始活动,很容易咬人伤人。

  在端午这天古人认为尤其是要防蛇、蝎子、蜈蚣、壁虎、蟾蜍这“五毒”,于是便采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

  避五毒的方法众多,一是制作五毒图,每到端午这日人们会在自家的屋里贴上五毒图,也就是在红纸上画上“五毒”,并用五根针钉在每个图案上,古人认为这样做有将“五毒”刺死的寓意,这样日后它们就不会再横行了,不再担心会“五毒”侵扰。

  二是制作五毒兜,在端午来临之际,妈妈或者奶奶都会为孩子提前缝制五毒兜,也就是找一块最好为红色的布,并在步上绣上五毒的图案制成肚兜,等到端午节这天让孩子戴上,希望孩子一年中都能平安健康。

  还有五毒鞋、五毒饼、画门符等,不管哪一种习俗,都表达了人们希望自己和家人能身体健康、平安顺遂。

image.png  

  端午节避五毒吃五黄

  端午节的五毒,指的是五种有毒的动物,分别是 蛇、蝎、蜈蚣、壁虎、蟾蜍 。

  端午节的五黄,指的是五种端午的食材,分别是 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雄黄酒 。

  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形成此习惯。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而五黄,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据民间说法,在正午食用五黄可以更好的驱毒避邪,还有说法“五月五,五黄三白过端午”。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五黄3

  1、端午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要留念屈原。

  公元340年,爱国志士、楚国医生屈原,遭遇灭亡之痛,于五月五日,悲痛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更好地不使鱼类、虾类损害他的身体,大家陆续把竹筒装米资金投入江中。之后,为了更好地表达对屈原的尊崇和怀恋,每到这一天,大家便竹筒装米,资金投入祭拜,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来历。

  2、吃粽子必须注意什么

  粽子大多数是用檽米制成的,粘度高、不容易消化吸收,且欠缺化学纤维质,含太多的人体脂肪、盐、糖。一个平常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碗上下,发热量约为400至500卡路里。因而,专家认为,吃粽子,女士一天尽量不要超出3个,男士尽量不要超出5个。

  吃粽子的与此同时,配搭蔬菜水果、新鲜水果可协助肠、胃蠕动,可以防止因吃粽子造成的肠、胃道消化不好。除此之外,临睡前两小时最好是别吃粽子,不必碰水分含量许多的寒凉瓜果蔬菜类,例如无籽西瓜,以防导致拉肚子或腹疼。

image.png  

  3、什么人不适宜吃粽子

  心脑血管病病人:粽子的种类繁多,在其中肉粽子和动物油豆沙馅粽子所含人体脂肪多,属油腻感食品类。身患血压高、血脂高、心肌梗塞的人吃多了,可提升血夜粘稠度,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加剧心血管压力和缺血性水平,引起心梗和心肌梗塞。

  老年人和少年儿童:粽子常用檽米做成,粘性大,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如过多进餐,非常容易导致消化不好及其因此造成的'胃酸反流、肚胀、腹疼、拉肚子等病症。

  4、端午有什么风俗习惯

  端午这一天,除开要吃粽子外,大家还需要挂艾叶草、龙舟比赛等:

  龙舟比赛,是端午的关键风俗习惯。流传始于古时候楚国人因为不舍得忠臣屈原跳江去世,很多人划艇追逐解救。她们蜂拥而至,追至洞庭湖时看不到足迹。以后每一年五月五日赛龙舟以留念之。借赛龙舟驱除江中之鱼,以防鱼吞掉屈原的人体。

  端午当日,大家会在院子前和屋檐下挂艾叶草或苍蒲,由于二者皆为中草药材,蚊子担心这类味儿,能具有防蚊的实际效果。由于苍蒲的叶片样子似剑,古代人称作“水剑”,说它可“斩千邪”。

  也有一些地区,也一样有送小朋友们香囊的风俗习惯,但不一样的是香包的做法,有一些地区是绣,有一些地区则是用编的。再在里面装几类除虫驱蚊子的中草药材,自做的“翠绿色香包”就成功了。

  5、端午吃哪些

  吃黄鳝

  在我国江汉平原区每到端午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别名黄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腴,肉嫩美味,营养丰富,不但乡味好,并且具备滋补养生作用。因而,民俗有“端午节黄鳝赛山参”之说。

  吃泡面折扇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这一天都蒸“面折扇”。面扇子用醒面煮制,呈扇型,有5层。各层撒上碾细的熟白胡椒粉,表层揉成各种各样纹路,沾染色调,十分漂亮。这类风俗习惯听说是由端午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习惯演化而成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域,端午要煮茶蛋和生理盐水蛋吃。蛋有生鸡蛋、鹅蛋、鸡蛋。鸡蛋壳涂上鲜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成袋着,挂在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遇难呈祥,平平安安。

  吃煎堆

  福建省晋江地域,端午每家每户还需要吃“煎堆”。所说煎堆,便是用小麦面粉、米糊或番薯粉和别的调料调为浓粘稠,下油锅煎出一大片。流传古时候闽南一带在端午以前是多雨季节,阴雨绵绵不仅,民俗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吃完“煎堆”后雨便止了,大家说把天补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