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婚礼礼仪知识,婚礼作为一种法律公证仪式,其意义在于获得社会的承认和祝福。对于每个人来说,婚礼都是神圣的,每个民族的婚礼都有不同的婚礼习俗,下面分享一下撒拉族婚礼礼仪知识。
撒拉族婚礼礼仪知识1
撒拉族自称“撒拉尔”,史称“撒拉族”、“撒喇”,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那么撒拉族的婚礼习俗是怎么样的呢?刚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撒拉族婚俗,既古朴又喜气。婚礼一般在隆冬的黄昏举行。娶亲人(男方)一般不入家门,先在女方家门外场院守候,听阿訇诵"尼卡亥";
女方长辈要迎出来给新郎戴上新帽,系上绣花腰带,再由已婚的至亲陪伴,跪在阿訇面前,新娘在房内炕角跪听。念毕,撒核桃、红枣一盘给众人,并散发"古古麻麻"(油炸小面食),女家还要设宴招待迎娶者,迎娶者先回,次日由女方至亲中已婚的两位女眷和其他亲朋好友送新娘至男家。
送新娘前,女家要派十多个青年男子,向男家送去陪嫁和妆奁。此时,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纷纷赶来,围坐新娘四周,边看姑嫂们给新娘修面整容,梳妆打扮,边听新娘哭"撒赫斯"(相当于其他民族的哭婚调)。
至掌灯时分,男方牵来一匹马或骡迎娶新娘,新娘在阿舅和叔伯们的搀扶下,一边退行,一边低头弓腰,哭吟"撒赫斯",缓缓走出大门,从左至右,绕乘骑一周,并徐徐撒完一把粮食(象征家中五谷丰登,到婆家后生根发芽),从右扶上坐骑,由至亲中已婚的两位妇女陪伴,其他亲朋好友簇拥,浩浩荡荡送去男家。
这时,女方村里早先嫁到男方村庄的妇女们,端着一盘盘香喷喷的"比里买亥"(油拌的.面食),在村外的道旁热情迎接,并通风报信,密告本村"挤门"的情况,使送亲者有个精神准备。
至男家门口时,鸣放礼*,送亲男眷簇拥新娘强行骑马夺门而入,男方则闭门索礼,还要让新娘下马步行入门,你堵我冲,以此一争"胜负"。这一"挤门"习俗,至今还很盛行。进门后,大家一一上炕入席。
新娘就餐前,由至亲长辈作一番美好的祝福,然后用筷子揭开新娘的面纱,撒拉语叫"巴西阿什"。这双象征吉祥的筷子,新郎家一定要破费收回。餐毕,新郎家的妯娌们端一盆净水,前来向新娘索取喜钱。她们用筷子或手搅动盆里的水,让新娘把铜板丢在水中,象征婆家清白似水,愿新娘深扎根,结硕果。撒拉语称此为"盖吉尔桥依"。
这时,年轻人纷纷起来,把新郎的父亲、哥哥、阿舅捉起来,满脸涂上锅灰,头戴破草帽,眼挂空心萝卜镜,用木棒抬起,或让骑牦牛转圈,热闹非凡,直到讨得一笔可观的喜钱方才罢休。接着就表演"骆驼戏"、"宴席曲"。
当晚成亲,次日鸡鸣而起,新婚夫妇各依伊斯兰教进行沐浴,并盛装出门,拜见公婆和长辈,新郎赴女家拜岳父母道安。在大庭广众中,女方还要开箱"摆针线",陈列陪送新娘的嫁妆,大伙儿一一观赏新娘的精心刺绣,新娘还要给男方家人和叔伯至亲送刺绣的鞋袜、枕头等。为了表达对新娘家长及至亲们的深情厚谊,男方也拿出一部分钱财,予以酬谢。
对送亲者,先以茶食招待,路途远的,当晚分别请到本"阿格乃"、"孔木散"家去住宿,次日,始摆宴席款待。宴席毕,还要分送"肉份子",凡女方的至亲远房,不论老少都要分送煮熟的牛、羊肉一份;给新娘的父母至亲要送钱或衣料。随即,由女方一老者说几段"吾热赫苏孜"(婚礼赞词),祝愿新婚夫妇相亲相爱、白头偕老,嘱托亲家对"羽毛未丰、年幼无知"的新娘多加爱护,言传身教。
撒拉族婚礼礼仪知识2
撒拉族婚俗
婚姻的起源
“撒拉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撒拉族的婚姻习俗源远流长,与其传统信仰和文化密不可分。
传说在遥远的古代,撒拉族的先祖们是从一棵树上分离出来的,因此他们崇拜自然、尊重生命,婚姻也是一种神圣的仪式。在撒拉族的传统观念中,婚姻是一种家族和社会的责任,不仅是男女之间的事情,更是家族和社会的事情。
婚姻的形式
撒拉族的婚姻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纳妇”,即男方向女方家庭提亲,女方答应后,男方要给女方家一定的财物和礼品,然后男方和女方在一起生活,组成家庭。二是“择偶”,即男女双方自由选择彼此,然后经过一定的仪式,形成家庭。
不管是哪种形式,撒拉族的婚姻都是非常注重仪式和礼仪的,婚礼前要进行多次的准备和筹备,婚礼当天要按照规定的仪式进行,有专门的人来主持婚礼仪式。
婚礼的流程
撒拉族的婚礼流程非常繁琐,一般需要持续两到三天。首先是“洗脚仪式”,男方要洗女方的脚,以示尊重和爱意。是“三次敬酒”,男方要三次敬女方酒,表示对女方的爱和尊重。然后是“拜堂仪式”,男方和女方要在堂上磕头、烧香,并向祖先祈求保佑。是“洞房花烛夜”,男方和女方在洞房中相处,过夜,并在第二天进行“迎亲仪式”。
婚礼的服饰
撒拉族的婚礼服饰非常华丽,男方要穿上“古巴”(一种上衣)、“古腰”(一种腰带)、“古裤”(一种裤子)、“古帽”(一种帽子)等传统服饰。女方则要穿上“撒拉族”传统的“金银花”(一种上衣)、“花裙”(一种裙子)、“挂珠”(一种项链)等华丽的服饰。在婚礼中,男方和女方都要穿上这些传统服饰,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婚礼的食品
撒拉族的婚礼食品非常丰富,主要有“糯米饭”、“糍粑”、“牛肉”、“羊肉”、“猪肉”等传统食品。在婚礼中,男方和女方要准备大量的食品,供宾客品尝。男方还要准备“敬酒菜”,即为来宾准备的敬酒食品。这些食品不仅味道美味,而且寓意着幸福、团圆和美满。
婚礼的意义
撒拉族的婚礼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家族、社会的事情。婚礼是家族和社会的重要仪式,是男女成人的标志,也是家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撒拉族的传统观念中,婚姻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男女双方要彼此扶持、相互帮助,共同经营家庭、繁衍后代,为家族和社会做出贡献。
撒拉族的婚姻习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异域风情。通过了解撒拉族的婚姻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也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感受到更多的异域风情和文化魅力。
撒拉族婚礼必备流程和注意事项
撒拉族是国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撒拉族的传统文化极为丰富,其中婚礼习俗尤为引人注目。撒拉族婚礼中的大秧歌舞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为什么撒拉族婚礼要跳大秧歌呢?本文将为你揭开撒拉族婚礼的神秘面纱。
撒拉族婚礼礼仪知识3
撒拉族婚礼必备流程
迎亲仪式
撒拉族婚礼的一是迎亲仪式。在这一步中,新郎的家人会穿上盛装,前往新娘家中迎接新娘。在新郎家门口,新娘的家人会以糖果、酒类等礼品来款待新郎家人,表示欢迎和感谢。
交换礼物
在迎亲仪式后,新郎和新娘的家人会进行礼物交换。这一步是撒拉族婚礼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新郎和新娘的家人会互相赠送礼品,表达对对方的关爱和尊重。礼品通常是一些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如羊肉、酥油、布匹等。
大秧歌舞蹈
在交换礼物结束后,撒拉族婚礼的高潮环节——大秧歌舞蹈就要开始了。在这一环节中,新郎、新娘和来宾们会一起跳大秧歌。大秧歌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舞蹈,通常由男女两行组成,手拉手,跳着欢快的舞步。整个过程中,舞者们会唱着节奏鲜明的歌曲,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美好愿望。
为什么撒拉族婚礼要跳大秧歌?
撒拉族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都与牧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撒拉族传统文化中,大秧歌不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祭祀活动。在传统的撒拉族社会中,大秧歌舞蹈常常被用于祈求丰收和祭祀祖先。
撒拉族婚礼中跳大秧歌,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撒拉族人认为跳大秧歌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因此在婚礼中跳大秧歌也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仪式。
撒拉族婚礼的'注意事项
礼品的选择
在撒拉族婚礼中,礼品的选择非常重要。礼品不仅要有特殊的意义,还要符合撒拉族的传统文化。羊肉是撒拉族的传统食物,常常被用于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关爱。酥油则是撒拉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也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礼品。
服装的选择
在撒拉族婚礼中,服装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新郎、新娘和来宾们都要穿上传统的撒拉族服装,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在选择服装时,要注意颜色的搭配和款式的选择,以确保整个婚礼的氛围和谐、温馨。
舞蹈的准备
在撒拉族婚礼中,大秧歌舞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在准备舞蹈时,要注意音乐的选择和舞蹈的编排。舞蹈要欢快、有节奏感,让来宾们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还要保证舞蹈的安全性,避免舞蹈过程中出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