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健康,绿色环保。
第33个爱国卫生月主题1
全国爱国卫生月定于每年的4月,开展卫生月活动的目的是:强化民众大卫生观念,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集中时间解决群众意见最大又可能解决的一两个社会性卫生问题。
第33个爱国卫生月主题
卫生月的具体内容是整顿环境、消灭卫生死角、发动群众对食品卫生和公共卫生进行监督检查;宣传卫生科学知识,引导民众改变不卫生的行为,树立良好卫生习惯。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卫生意识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防控疫情中的好习惯坚持下去,树立卫生意识,养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
提升全民健康,不仅是是政府、社会的责任,更是需要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活动意义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月”的历史
提起爱国卫生运动,年纪大些的人都会十分动情地向你讲述过去全民动员搞卫生、除四害的情景。爱国卫生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历史背景,并曾一度被提到政治任务
灭蚤、灭鼠以及杀灭其它病媒昆虫的工作。7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进一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社论,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1957年9月20日,党的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爱国卫生运动的任务和目的是:“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振奋精神,移风易俗,改造国家。”
1958年2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就是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从除“四害”做起,普及卫生常识,破除迷信,消灭各种疾病和它们的根源,增进人民的健康。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取得了重大成就。
爱国卫生运动遭遇了挫折。动乱结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78年4月决定,重新成立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并发出了《关于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
通知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一场深刻革命。同年8月,中央爱卫会在山东烟台召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现场交流会,会议提出,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任务是:城市重点整治环境卫生,农村管好水、粪,标本兼治。
1979年6月11日,中央爱卫会、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迅速将各级爱卫会办公室建立健全起来,配备专职干部。一系列的措施,使各地爱国卫生运动获得了蓬勃发展。
1992年,爱国卫生运动欣然题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族的卫生素质,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
2023年4月是第35个爱国卫生月。全国爱卫办、中央文明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近日印发通知,决定联合开展第3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宜居靓家园 健康新生活”。
第33个爱国卫生月主题2
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及由来
1952年2月29日,美国出动飞机侵入我国,播撒带有病毒、细菌的昆虫,对我国发动了细菌战争。当年3月14日,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任务是领导反细菌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3月19日,中央防疫委员会向各省、市、自治区发布反细菌战的指示,要求各地做好灭蝇、灭蚊、灭蚤、灭鼠以及杀灭其它病媒昆虫的工作。
7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进一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社论,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反映了中国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
198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使卫生条件的改善及卫生水平的提高与四化建设同步发展。全国爱卫会第八次扩大会议确定,自1989年起,每年4月份为“爱国卫生月”。
爱国卫生运动的主要成果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为尽快改善全国卫生状况,控制传染病流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多年来,始终以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卫生问题为主要内容。
围绕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先后开展了“除四害”、“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造环境等)、“五讲四美”、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卫生城镇创建、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爱国卫生运动走过了70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是显著提高了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是明显改善了城乡环境卫生面貌。
三是有力提升了全民族文明卫生素质。
四是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别是通过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居民对市容环境的满意度、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对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大幅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33个爱国卫生月主题3
爱国卫生月是每年的四月。爱国卫生月的内容是清理环境、消除卫生死角、发动群众监督公共场所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开展除四害活动等。宣传健康科学知识,引导人们改变不健康行为,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
爱国卫生月可以促进经济卫生工作,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共同改善生活环境。
爱国卫生月具有鲜明的特色,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抓手。
爱国月在预防疾病、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总体发展战略相衔接,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爱国卫生月
全国爱国卫生月是定于每年4月。全国爱卫会第八次委员会扩大会议提出,从1989年起,在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活动的同时,要建立爱国卫生月制度。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强化大卫生观念,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集中时间和力量,解决群众意见最大又可能解决的一两个社会性卫生问题。
同时,通过爱国卫生月的活动促进经济性卫生工作的开展,提高群众自我保健和共同改善生存环境的意识。具体内容是整顿环境,消灭卫生死角,发动群众对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的'卫生进行监督检查;扎扎实实地开展以灭鼠为中心的除四害活动;宣传卫生科学知识,引导群众改变不卫生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中国特色
爱国卫生运动是党和政府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卫生运动是将我国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特别是群众运动优势转化为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具体行动。
围绕解决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卫生问题,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不断改善城乡环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1952年正式发起
将爱国和卫生相结合,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1952年,为防御细菌战,毛泽东同志题词指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在全国倡导发起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同年,中央成立防疫委员会,随后更名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周恩来、习仲勋同志担任前两届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
从那时起,爱国卫生运动就在全国上下蓬勃开展,围绕解决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卫生问题,先后开展了除“四害”、改水改厕、“五讲四美三热爱”、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卫生城镇创建、健康城镇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