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牙齿不齐怎么办

时间:2024-01-29 11:25:26 知识 我要投稿

  宝宝牙齿不齐怎么办?

宝宝牙齿不齐怎么办

  宝宝的一举一动都时刻牵动着爸爸妈妈的心,还没长牙的时候好奇什么时候长牙,长牙了又担心会不会长歪了,要不要去医院检查检查。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宝宝何时该去看牙医。

  Q1:宝宝何时该去看牙医?

  A:宝宝在1岁前就应该去看牙了,这时宝宝牙齿的数目虽然不多,但看牙的主因不在于治疗,而是教家长预防的工作。良好的饮食与卫生习惯,才能防止蛀牙产生。宝宝第一次看牙时,医生会让家长抱着幼儿做快速的检查,告诉家长孩子的口腔状况,以及指导家长正确的清洁方式、喂食方法、零食的选择,这时医生所做的,是在提供家长“服务”,而非在“治疗”小朋友,越早带小朋友去看牙,越能减少幼儿对看牙的恐惧感。

  Q2:什么情况需照X光?

  A:通常在第一次就诊或定期检查时,检查完牙齿后,医生会视情况需要帮助小朋友照X光。许多状况光看是无法确定有无蛀牙的,像是牙齿间隔太近或是缝隙过密,都难以从肉眼判断究竟有无蛀牙,还是需要通过X光检验来确认。

  Q3:牙齿不好与遗传有关?

  A:牙齿齿质的优劣,与母亲怀孕期的健康及营养摄取够不够有关,若妈妈在怀孕期间感冒或是营养不足,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齿质。但如果小孩本身的身体状况不佳,也会左右齿质的好坏。此外,容不容易蛀牙与口水息息相关,口水有中和酸的能力以及杀菌、抑制的作用,若照顾者本身口腔细菌很多,或是口内有很多尚未治疗好的蛀牙,就容易通过喂食、亲小孩等动作,将细菌传染给小孩。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未长牙时,即使细菌进入其口腔,也无法生存,但长牙后就需特别留意,别让自己的一口烂牙传给小宝贝。

  Q4:乳牙需要治疗吗?

  A:每个乳牙会引导永久牙长到正确的位置,如果乳牙因蛀牙的原因造成缺损,后面牙齿会逐渐往缺损处靠拢,使将来恒牙所能生长的位置不够,不仅如此,乳牙下面会有恒牙,乳牙若有发炎或化脓状况,都会影响发育中的永久牙,造成牙齿表面不平整或是产生脱钙现象,如不赶紧治疗,严重的发炎将导致蜂窝性组织炎,甚至必须住院,使用抗生素或点滴来帮助消炎、消肿。专家提醒家长,上颚牙与脑部接近,而下颚牙若淋巴肿起会影响呼吸道,危及生命安全,千万不可对乳牙蛀牙问题掉以轻心。

  Q5:幼儿也要洗牙吗?

  A:家长常有这样的疑虑,幼儿到底需不需要洗牙呢?其实,小孩子的牙齿不太容易有牙结石,因此不大需要洗牙,只要在1岁开始,每3个月或半年,定期带小孩子就医做口腔检查,就能做好预防与保健的工作。

  孩子出生时,口腔内没有牙齿,出生后约6个月,下颌中切牙开始萌出,直到2岁半乳牙全部萌出。宝宝出生后1年内(1.5个月~11个月)所有乳牙釉质矿化完成,出生后2年内(6个月~24个月)所有乳牙萌出。因此,出生后1年内,如果孩子出现全身或局部紊乱疾病,将影响乳牙釉质的发育,导致牙齿发育缺陷,易患龋齿。

  乳牙萌出一般时间

  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

  上颌7.5个月9个月18个月14个月24个月

  下颌6个月7个月16个月12个月20个月

  萌牙正常时间范围

  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

  上颌5~15个月6~21个月8~29个月8~28个月8~34个月

  下颌4~17个月6~27个月8~29个月8~27个月8~34个月

  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有的孩子牙齿萌出偏早、有的孩子偏晚,但只要在个体差异的范围内,就是正常的。

  3种原因造成差异

  1、遗传因素如种族、性别等,正常情况下,女孩比男孩牙齿钙化、萌出的时间早。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更为普遍,如气温、疾病等。一般来说,寒冷地区的儿童比温热地区的牙齿萌出迟

  3、营养状况营养良好,身高、体重较高的儿童比营养差,身高、体重较低的儿童牙齿萌出早。

  牙齿萌出顺序

  牙齿的萌出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来说,是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1)下颌中切牙,2)上颌中切牙,3)上颌侧切牙,4)下颌侧切牙,5)下颌第一乳磨牙,6)上颌第一乳磨牙,7)下颌乳尖牙,8)上颌乳尖牙,9)下颌第二乳磨牙,10)上颌第二乳磨牙。

  有的孩子会有个别牙齿的萌出顺序颠倒,但最终并不影响牙齿的排列,无需处理。

  长牙时的6种症状

  2种正常反应

  1、咬东西牙齿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任何不适,但在乳牙萌出时,小儿喜欢咬东西,如哺乳时咬奶头,或将手指放入口内等。这时可给小儿一个能咬的玩具,让孩子咬玩具以便刺激牙龈,使牙齿穿透龈黏膜顺利萌出。

  2、流涎牙齿萌出时刺激三叉神经,引起唾液分泌量增加。由于小儿还没有吞咽大量唾液的习惯,口腔又浅,唾液往往流到口外,形成所谓的“生理性流涎”。这种现象一般随年龄增长而自然消失。

  可能出现的4种异常

  1、乳牙早萌——诞生牙和新生牙

  孩子出生时就有牙齿萌出,称为“诞生牙”。出生后1个月内,就有乳牙萌出,称为“新生牙”。诞生牙和新生牙多见于下颌乳中切牙。这些牙齿多数没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极度松动。由于诞生牙和新生牙有影响婴儿哺乳及脱落后被婴儿吸入气管的危险,所以常常被拔除。如果诞生牙和新生牙不松动或松动不明显,在吮乳时,由于下切牙对舌系带的摩擦造成舌系带的创伤性溃疡。在此情况下,可以改变喂养方式,用汤匙喂养、调磨或拔除患牙。

  早萌乳牙应与上皮珠鉴别。上皮珠是新生儿牙槽黏膜上出现的角质珠,是类似牙齿的白色球状物,米粒大小,可出现一个、数个至数十个。上皮珠是牙板上皮剩余所形成的角化物,并非真正的牙齿,可自行脱落,非牙齿的过早萌出。

  2、乳牙萌出过迟

  婴儿出生后1年内,萌出第一颗乳牙,均属正常范围。如果超过1周岁,甚至1岁半后仍未见第一颗乳牙萌出,超过3周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为乳牙迟萌。此时需查找原因,排除是否有“无牙畸形”。个别乳牙萌出过迟较少见,全口或多数乳牙萌出过迟或萌出困难多与全身因素有关。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营养缺乏等,佝偻病患儿的乳牙能迟至出生后14~15个月才开始萌出,并往往伴有牙齿发育缺陷。遇到这种异常情况,应进行临床咨询。

  3、萌出性龈炎

  是乳牙萌出时常见的暂时性牙龈炎。沿牙冠的牙龈组织充血,但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随着牙齿的萌出而渐渐自愈。萌出性龈炎多是由于牙齿萌出时,牙龈常有异样感,使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触摸或咬嚼,导致牙龈黏膜擦伤。

  4、萌出性囊肿

  乳牙萌出前,临床上有时可见覆盖牙的黏膜局部肿胀,呈青紫色,内含组织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肿之称。一般不会影响牙齿的萌出,若萌出受阻,则需去除部分组织,使牙冠外露。

  乳牙萌出过程中,如果确实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建议家长进行临床专科咨询。

  长牙4大护理原则

  1、口腔清洁一些学者建议在乳牙萌出之前清洁和按摩牙龈,认为这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健康的口腔生态环境且有助于牙齿萌出。专家公认清除菌斑应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而这一早期的清洁工作完全靠孩子的父母来完成。即父母手指缠上湿润的纱布轻轻按摩孩子的牙龈组织和清洁孩子的牙齿,每日一次。

  其实只要父母感觉使用牙刷安全,那么选择一个软毛且适宜孩子大小尺寸的牙刷,湿润后使用也是可以的。1岁以后提倡开始刷牙去除菌斑,3岁左右时可以开始使用牙膏,建议使用儿童牙膏。因为这一年龄组的孩子不能咳出且有潜在的氟化物吞咽,所以每次刷牙只用小豌豆大小的牙膏就足够了。

  2、口咬玩具乳牙萌出时,小儿喜欢咬东西,如哺乳时咬奶头或将手指放入口内,这时可给小儿一个能咬的玩具,让孩子咬玩具以便刺激牙龈,使牙齿穿透龈黏膜顺利萌出。有时,也可给孩子用磨牙棒,一是利于牙齿萌出,另外,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咀嚼功能。有的家长喜欢给孩子用安慰奶嘴,建议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孩子10个月。

  3、口腔检查乳牙开始萌出时,也是第一次进行口腔检查的时间,一般检查最迟不要超过孩子12个月。因为龋齿(蛀牙)是由细菌导致的,而主要的致病菌是变形链球菌。随着牙齿的萌出,这些致病菌才开始在口腔内定植。除了开始进行口腔清洁,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因此,第一次口腔检查,保健人员会帮助你进行上述两个方面的保健措施。而不良的喂养习惯,其危害是极大的,这在后面的专题中会进行阐述。

  4、生理间隙乳牙间大多存在生理间隙,有些孩子乳牙萌出时出现间隙,也有些孩子乳牙初建牙合时无牙间隙,以后逐渐出现间隙。临床可见随着增龄变化,生理间隙变大。生理间隙有利于恒牙替换时排列整齐。因继承同名恒牙往往大于同名乳牙,生理间隙有利于恒牙替换时排列整齐。但生理间隙的存在,使食物残渣易于存留生理间隙处,不易清洁,易导致龋齿,这也是生理间隙存在的不利之处,但更需我们作好孩子的口腔清洁,避免龋齿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