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和好朋友雅静聊天,她向我倾诉了自己的烦恼。
幼儿园一开学,妈妈们凑在一起,谈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在暑假去哪了。
听到别的妈妈说起带孩子去了香港、澳门;还有的出了国,去了日本、美国、澳洲;而近一些的也去了江浙沪,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雅静工作挺忙,自己和老公双方父母也不在本地,一般有假期都是回去看望父母。孩子三岁多了,至今还没带他出过省。
这让雅静心生愧疚和不安,觉得委屈了孩子,也担心缺少长途旅行经验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
但请假带孩子去旅行,再加上舟车劳顿,还有可能发生水土不服的情况,这些让她想起来也有些为难。
与雅静大相径庭的,是之前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一位奶爸。
这位爸爸酷爱旅行,曾经是一位“背包客”。在女儿10个月时,他和老婆便带着女儿进行了一次为期70天的旅行,甚至在寒冬里去到最冷的漠河。
夫妻俩人买了一部房车,并计划在女儿2岁以后,就带着她不停地去旅行。
至于读书,爸爸的预想是,玩到哪里就在当地的学校读。
其实,在旅行这件事上,我们常有不少纠结。到底该怎样带孩子去旅行,几岁的孩子适合长途旅行,多数人心中并没有确定的答案。
旅行的好处不言而喻。童年经历对孩子的浸染远比父母想象得更大。
行走在路上,让他们更多地见风景,见人文,不仅是熏陶孩子的眼界,增加他们的见识,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大脑。
在《探索0-5岁宝宝脑部发育地图》一书中,丽丝·艾略特博士写道:
“孩子看见、摸到、听见、感觉、品尝、思考的每件事物都被转化为神经元突触的电波活动。而不活跃的神经元突触——不管是没听过的语言、音乐,没试过的体育活动,还是没见过的山川,甚至从未得到过的爱,都将会枯萎死去。”
在孩子成长的早期,着意于给孩子更丰富的探索和体验,会让孩子的人生底色更灵动、更丰满。
但旅行的意义,在于见不同的风物,获得不同的思考。至于距离的长短,却并不那么重要。
越小的孩子,他们的经历和体验越少,生活的每时每处,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诗和远方。
倪萍小时候,有很长时间,是在乡下的姥姥身边长大。那一段经历,在她心中是永远的白月光。
门口的河道、记忆里的瓜田,还有郁郁葱葱的大碗花,那些无数遍的所见,总能带给她不同的感悟。
姥姥家山崖上的一串野草莓,从绿转黄,再从血红到黑红,倪萍说:“那一嘟噜野草莓红得让我心碎,红得注入了生命。”
倪萍爱上了那醉人的红,后来,在倪萍的画中,大多都有着那时所见、所感的影子。
凡是经历必留下痕迹,让孩子在旅程中自由探索,他自主的所思、所感,才是渗入灵魂的价值所在。
旅行的意义,不止在于见风景,更在于见情感。
一家人共同旅行的时光,亲密的相处、专注的陪伴、在旅途中父母人生价值观的传递,是给予孩子更宝贵的礼物。
曾看到一段国外的视频,让我泪目。
在婚礼上,新郎发言吐槽爸妈是“世界上最差劲的父母”。
父母没有送他去过昂贵的钢琴班、补课班。在旅行时,别的小朋友去的是佛罗里达州主题公园,而他去了曼谷,没有俱乐部会所里华丽的生日派对,也没有魔术表演,只有爸爸妈妈做的一些小把戏。
爸爸有些生气的上台,揉乱了新郎的头发,之后两个人都笑起来。这是父子间默契的专属动作。
儿子回忆起父母在童年里给予他温暖又甜蜜的陪伴,一张张照片播放出来,儿子看着老爸说:“我有着精彩的童年生活。”
“如果不是你们给了我那时我想要的一切,我就不会拥有我现在拥有的一切。感谢你们为我指引了人生的方向。”
常有人质疑太小的孩子没有记忆,去旅行根本没有用。但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记住”,所见、所感即是所得。
孩子的旅行,不在于走马观花的行走于景点,更不在于拍下一堆美照时时翻看,也未必是对各种名胜古迹的如数家珍。
成长中的孩子,迈出眼前的见闻,行走在路上,看父母在旅途中解决各种不确定的发生,体会他们的人生观,并享受与父母亲密陪伴的时光,更能够建立自己多元的价值观和分辨力。
如此,孩子也更能够置逆境而不狭隘,遇险阻而不迷茫,临“洪流”而不动摇,坚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来说,旅行的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并且,安排旅行计划,也要结合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
1、0-2岁:注重秩序与重复
小龄的宝宝,他们更需要规律的睡眠、健康的饮食、父母对于他们需求的及时回应。
幼小的婴儿,对于陌生环境常有更强烈的“失控感”,长期下来,这种失控会伤害安全感的形成。
带小龄宝宝出游,需要注意频次,不要过于频繁。在旅途中,也要着重尊重孩子的生活规律,如按时吃饭、睡觉,建立起有条理的生活流程。
而且,小龄宝宝在旅行时,常常不按父母的规矩出牌。
出行到千里之外,孩子却只是痴迷于蹲在路边看蚂蚁。好不容易进了景点,父母想到处多看看,孩子却在一个秋千上停下来不肯走了。让父母懊恼白白浪费了一天的行程,门票也没有物尽其用。
其实,小宝宝更喜欢深度游,不适宜太多、太快的旅程变化。静静体会“生活在别处”的亲子时光,放下目标感,会让一家人都更享受旅行。
2、3-6岁:注重陪伴与启发思考
前几天,邹市明透露了家中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我们家一年有三次旅行,第一次是爸爸带着轩轩去,妈妈带着皓皓去。第二次,则相反,爸爸带着皓皓,妈妈带着轩轩。而第三次,是一家四口一起旅行。”
父亲或母亲全然专注地陪伴,对于孩子来说非常宝贵。
父母的关注和榜样的力量,能够帮孩子更好地建立起“自我认知”和“安全感”。并且,3岁的孩子,逻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的小脑袋里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
在旅途中,我们可以更着重于在所见所闻中给孩子讲解世界运转的规律,启发孩子的思考,以及使他们学会在发现中寻找答案。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远行。更多的经历,也是他们想象力发展的基础。
3、6岁以上:注重孩子的兴趣引导
我的一位同事的儿子,酷爱雕刻。小小的刻刀往往能够手随心动地雕刻出惟妙惟肖、又充满独特创意的作品。
而这个“爱好”,正是在旅途中“捡”来的。
一次去山东旅行时,他被一位手工艺人的技艺所吸引,一下子便深深的迷上了。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来说,旅行可以增加他们对世界更广泛的认知。短途旅行和长途旅行都可以更多的尝试。
在旅途中,孩子可以理解,在这世界不同的地方,有一群人正以不同的方式生活。走出眼前的方圆,世界有更美妙、更多元的姿态。
在这些经历中,孩子更能够找到他们的兴趣、理想,甚至人生的价值方向。
对每个人来说,生活处处有精彩的遇见,远方有美好,近处亦有风景。
不必纠结是长途还是短途,当我们过多追问旅行的意义,当我们开始希望把旅行的价值最大化时,便可能忽略了,更重要的是全然随心的感知。
比所见更重要的,是所感。
用包容的心去接纳,用好奇的心去发现,用淡泊的心去期待。只要心有所动,每一刻都是在路上。
【为什么要带娃旅行?】相关文章:
带娃旅行孩子记不住10-27
为什么别人生娃那么容易?04-03
为什么宝妈带娃那么累04-17
为什么国外宝妈带娃那么轻松?09-12
带娃坐飞机旅行又哭又闹怎么办?12-21
为什么妈妈总是把娃抱在左边?原来抱娃姿势有这么多讲究10-06
为什么生完娃后瘦不下来04-24
生娃之前,先进行口腔检查!为什么呢?04-22
为什么进产房生娃身体会冷到发抖04-11